• 17
    8
    优秀作业展|线上激辩: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
    2022-08-17



    1

    教师点评

    这是2022春季学期公共关系综合实践课的一次特殊的作业——办一场校园活动。 

    2022春,开学伊始,才与学生见面两周,便匆匆转入网课。广告2020级的同学,我是第一次接触,许多面孔还没认熟,就要彼此“网友”相见了。心中颇有不舍与不甘,尤其是实践课,说好的“大规模聚集活动”呢,这下恐怕泡汤了。

    公共关系综合实践课的第一堂课,就与学生们约定好,这个课程,你们需要真的干点什么,而不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我希望大家组队策划活动并落地操作,通过体验组织活动的全流程全环节,从而体会公共关系中活动策划的重要性和技术注意事项。同时,我也有备无患地加了一句,还请大家设计planB ,考虑如果受疫情影响,你们策划的活动如何机动地转为线上。 

    以刘斌为组长的这组同学,一开始就打算操办一个跨院系的辩论赛,想象着如何面对面激辩,一展风采。疫情来了,我问你们打算怎么办,他们给了我惊喜,活动转为线上,但影响力丝毫未减。他们“煽动”了师弟师妹参与,他们惊动了法学院友朋前来当辩手。一看这架势,作为老师,我也得贡献点力气。于是,我答应了学生们的请求,负责教师评委的邀请。

    感谢沪上知名媒体人、文学博士田健东老师的鼎力支持,也感谢从事儿童哲学教育工作的哲学博士颜志豪老师的友情支持。

    这场辩论赛,我看到了学生们思考的热情、强大的执行力以及他们内心激荡的那些可爱的小火花。


    (任课老师:彭晓芸)



    活动策划团队及嘉宾


    活动策划人:刘斌 ,上外贤达20届广告专业学生


    参赛队员阵容:

    正方一辩:刘冰宁  正方二辩:殷春灵

    正方三辩:张鑫桐  正方四辩:胡莹怡


    反方一辩:俞琪     反方二辩:黄思迈

    反方三辩:经兴顺  反方四辩:袁雅婷


    学生评委:汪琳玮 辩论社社长

    特邀嘉宾评委:田健东、颜志豪

    任课老师:彭晓芸


    特邀嘉宾介绍


    2

    辩论实录



    视频:辩论赛精彩时刻,甄选回放


    论题:微信朋友圈应不应该屏蔽父母?

    · 正方观点 

    1. 屏蔽有时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表达欲。

    2. 健康的亲子关系需要边界感,有边界感的亲密关系才是长久舒适的。

    3. 朋友圈是人设的展现方式之一,不应该戴高帽子让他来维系亲子关系。

    4. 不是所有鸿沟都能跨越,我们的屏蔽不是不沟通,只是朋友圈这个社交媒介。屏蔽的只是朋友圈,不是父母。

    5. 有时就算告诉父母自己难处,父母一时间也不能帮你,只能干着急。

    6. 如果仅仅用超我的高道德判断,去约束本我,比如就是说你们说要孝顺,你就得全部开放朋友圈什么的。这显然是不不现实的。

    7. 每个人都有本我和自我,本我是对自我的保护。

    8.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不同的的人呈现不同的表演。



    · 反方观点 

    1.朋友圈是孩子与父母沟通的途径,让双方有话题可聊,不受空间限制,可以促进彼此的交流。

    2. 朋友圈能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让其安心,反则会恐慌。

    3. 对于朋友圈的朋友来说,比起朋友,父母更关心你。

    4. 进行换位思考,对方对你屏蔽朋友圈,你是否会伤心难过。

    5. 父母是更亲密的关系,不应该有隔阂和边界感。

    6. 父母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孩子对外的人设。

    7. 发朋友圈的内容对于父母来说好与不好应该有父母来决定,可能意见不同。

    8.98%的父母愿意了解敏感话题。


    自由辩论环节


    · 在自由辩论环节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让我们看看他们最精彩的辩论环节吧 



    正方:如今的朋友圈有虚假性,我们会营造一种人设,而父母应该看到最真实的一面。

    反方:所有朋友圈都是为了营造人设吗?

    正方:大部分是的,只是我们有选择的将好的一面展现,不好的一面屏蔽。

    反方:所谓不好的一面是如何定义的,自生认为是不好的并不代表父母也是相同的想法,并没有先询问父母的想法。那是不是可以说这样的行为代表着是对父母的不信任呢?

    正方:  从孩子的角度,只是不想让自身可能不好的地方展现给父母,而让他们担心。

    反方:  身上不好的一面难就不应该给父母看到吗?

    正方:可以给他们看到,只是感情需要维护,而屏蔽也并不是对父母的不信任。我们有选择性的屏蔽是维护与父母关系的一种经营方式。

    反方:全盘托出,同样不也是一种经营方式吗?

    正方:全盘托出不一定要只用朋友圈的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及社交媒体。


    比赛结果

    正方获胜

    最佳辩手:反方二辩黄思迈


    · 让我们看看学生评委对于本次辩论的点评及感想吧 



    学生点评

    汪同学作为学生评委和学校辩论社社长,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正方一辩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立论相对的会较好,在提出观点后给出了推导也符合逻辑。反方也给出很多观点,大多都是从道德角度出发,但相对的缺少后续论证。



    3

    嘉宾点评

    除了赛前分别对两队成员进行了细致的指导,辩手精彩激辩结束后,两位嘉宾老师也分别进行了点评。


    田健东老师认为,辩论实际上可以作为探究学习的手段。辩论前,辩手做的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准备工作,是体现辩论队学术素养的一种训练。而辩论之后,放下输赢,讨论比赛中所辩论的话题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从同学们的身份和立场来看,“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这一方,显然更切身些,好像更容易获得辩护,但我们如果愿意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可能受益更多,这训练的是我们的换位思考能力。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是人与人之间“共情”能力的体现,也是社会上很多人缺乏的品质。田老师还特别赞赏了反方二辩,该同学很敏锐,能够快速抓住对方语言的漏洞,在线上活动中也显现出了辩论的现场感。



    颜志豪老师评议,问题来源于生活,在真实的问题中展开论辩更能凸显同学们的问题意识,这次论题的现实感很强。同学们在如此短时间完成这场辩论赛的准备,非常不容易。颜老师指出,这个论题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规范性问题。辩论如果集中在事实层面,过多讨论“选择性屏蔽”的事实,可能错失产生交锋的核心论点。颜老师也同意田老师的意见,一致推选反方二辩为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颜老师特别说到,在线的特殊环境下,能够营造现场感的同学会占优势,她也许不是准备最充分的那一个,但能够临场击中问题,回应问题,这种能力日益重要。




    4

    策划者小结

    实践课程上,彭老师要求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策划落地一场校园活动,经讨论,我们小组决定以组织一场校内辩论赛为课程作业。

    在我们看来,辩论赛是具有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它可以让同学们在论辩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锻炼的是大家的综合能力。

    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分工。本人负责制作了前期的宣传海报,并附有二维码发送到校园墙和朋友圈进行宣传,在召集了一些同学之后,我们准备开始进行选拔。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辩论赛推迟了些时日。一些同学由于时间关系没办法再进行比赛,我们再次召集了同学,发起邀请,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其他学院的同学加入我们的赛事。

    队伍稳定之后,我们开始确定辩题。在四五个辩题中,最终选择了“朋友圈应不应该屏蔽父母”这个辩题。这是因为,这个选题较为切合同学们的生活日常,大家都有经验基础,正反方都可以有话可说。一切准备就绪,彭晓芸老师帮我们邀请了教师评委,我们也邀请了学校辩论社社长作为学生评委代表。

    辩论赛开始之前两天,嘉宾评委老师提前进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辩论赛期间,各方同学都非常认真和努力,评委的点评也非常具有指导性,整个活动圆满成功。

    在这次实践课上,我收获了组织策划一场活动直到落地执行等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问题,我们小组也进行了活动复盘,总结了经验教训。相信在下一次实践中,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刘斌)





    文丨狄翼麟

    排版丨胡莹怡

    校对丨高梦雪 石晨雨

    审核丨彭晓芸 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