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主任】
姓名:王磊
专业方向:戏剧和影视导演、数字艺术、美术
教师介绍: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数字影视和数字展演方向学科带头人;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名家工作室王磊工作室主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教学、科研、创作涉及戏剧文学,戏剧导演;影视文学,影视导演;绘画和数字装置艺术;大空间虚拟现实展演;叙事学、艺术人类学;以及建筑和环境设计等。
所授课程包括:《叙事学概论》、《数字影视编导》。
专职专任:
【1】
姓名:万欣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教师介绍:
讲师,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常年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研究与教学,主持和参与多个项目课题研究,参与多个大型舞台项目的项目策划和多媒体设计,有多年艺术实践经验,多次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竞赛并获奖。
【2】
姓名:王雪媛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摄影艺术理论与实践
教师介绍: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学士,浙江理工大学商业摄影专业硕士
主要研究摄影理论与实践,商业摄影策划及统筹、执行,近五年参与多个一线品牌空间、产品拍摄项目。同时,主持完成上海市高青项目、省部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项目建设,曾获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具有丰富的课程建设及教学经验。擅长在教学中融入实践案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参加多项专业竞赛实践,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3】
姓名:王钰倩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教师介绍:
副教授,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学士/硕士/在读博士,从事戏剧与影视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多项市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及普刊发表艺术学类与文化产业类学术论文若干,执导多部原创多媒体舞台剧作品,并多次参与制作国内及国际大型文化艺术演出和交流活动。
制作与运营类课程曾获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执导舞台剧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获得市级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4】
姓名:荆盼文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空间设计| 数字影像艺术
教师介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研究专业。长期深耕数字影像与空间艺术领域,曾参与多次国家艺术基金大型演出项目的多媒体设计,及大量商业广告宣传片全流程后期制作,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擅长影像视效、数字装置、舞台交互与新媒体技术。 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主授《数字媒体空间设计》《数字影音特效》《影视后期处理》《影像软件基础》等课程。
【6】
姓名:赵思琪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美术设计、三维场景设计
教师介绍:
设计学硕士,讲师。专注于研究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与技术方法,致力于将前沿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创作出具有吸引力和沉浸感的作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训练学生在场景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为游戏开发、影视特效、虚拟现实等行业培养具备坚实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现任教于上外贤达艺术与传媒学院,主授课程《三维影像创作》《虚拟场景设计》等。
【7】
姓名:秦郁薇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展演设计
教师介绍:
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硕士,现任职于上外贤达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讲师。长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研究与项目实践,承担《数字媒体空间设计》、《影视后期处理》等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多次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奖,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持校级课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多媒体设计,实践经验丰富。秉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8】
姓名:王雨琪
专业方向:影像艺术创作(影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影像志)、现场艺术创作(戏剧、演出、沉浸式展演)、跨媒体叙事研究
教师介绍:
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为影像创作,并于上海戏剧学院媒介研究中心参与“棘准指数”大数据调研、游戏应用性调查、影视作品前沿研究等科研项目。参与多部影视剧、纪录片和现场演出的导演及编剧工作,先后获中国视协行业电视委员会行业电视节目展评纪录片优秀作品(二等奖)和好作品(三等奖)、Visions Du Réel瑞士真实影展特展单元、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洛伽诺国际电影节特展单元、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最佳纪录长片、瑞士国家艺术基金会重点扶持项目等国内外奖项。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聚焦影像艺术与跨媒介叙事,深耕创作实践,以产学研联动探索接轨时代的艺术教育之路。
【9】
姓名:何颖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教师介绍:
上外贤达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会员。本硕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曾参与多项大型舞台项目的多媒体设计和制作:音乐会《丝路之乐·唐韵回响》、民族交响乐《紫禁城》、原创大型交响组歌《英雄颂》、中国歌剧《逐月》、多媒体舞台清唱剧《长恨歌》、跨界融合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等。
【10】
姓名:高梦雪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像创作、戏剧影视
教师介绍: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戏剧影视专业,聚焦数字影视叙事、电影电视理论及虚拟制作技术研究。秉承“技术赋能艺术,实践反哺理论”,通过行业案例解析和项目制实训,培养学生对影视市场趋势、观众心理及技术前沿的敏锐洞察力,主授课程《影像创作》、《数字娱乐短片》等,关注智能媒体影视艺术形态演进,探索技术革新与艺术表达的共生关系。
【11】
姓名:方媛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教师介绍:
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获硕士学位,开启了艺术教育与研究的职业生涯。2006年至2021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深入参与了艺术史论的研究与学术活动。2018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提升了在跨文化语境下对艺术与视觉文化的理解。2022年1月起,加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继续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至今。在教学中,擅长将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流行案例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对视觉文化进行深入思考,主要教授的课程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哲学》以及《专业论文写作》。
【12】
姓名:解磊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影像与空间展演
教师介绍:
硕士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理论专业,主研影视、戏剧与数字展演的叙事创新和编剧策略。出版演出多部小说话剧作品,曾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视节、2024青年编剧大会等相关奖项,曾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项目扶持。教学中构建“创作—媒介—产业”三维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路径。主授课程有《互动娱乐剧本创作》《编剧元素训练》《视听语言》。
【13】
姓名:王培雷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教师介绍:
笔/网名独孤岛主,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影评人,编剧、散文及小说作者。研究方向为电影表演、香港电影史等。曾获中时文学与两岸青年网络文学相关奖项。
【14】
姓名:顾景然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交互设计
教师介绍:
硕士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动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以动画设计、游戏设计为主。曾先后参与过完美世界的游戏项目《旧日传说》以及网易项目《倩女幽魂》的开发制作。2020年入职吉林动画学院担任专职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实习课程。2022年入职贤达学院,主要教授课程为:《移动端游戏开发》、《数字影像设计》、《游戏模型与引擎进阶》。
【15】
姓名:高雅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纪录片摄制
教师介绍:
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研究专业,主攻数字媒体艺术、影像设计与纪录片创作,深耕舞台多媒体设计、影视制作领域。创作实践参与多部舞台多媒体影像设计: 原创民族音乐史诗《紫禁城》、音乐剧《浮生六记》、中国歌剧《逐月》等剧目。参与多部纪录片.宣传片.创意短片的摄制: 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丝路之乐唐韵回响》、《日月光华》光影秀、《海上艺匠》,聚焦非遗传承与红色文化。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笛韵天籁》、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艺术欣赏体验会等项目。担任《牟元笛》、《黄阿忠》、《杜金鹏》等海派人物纪录影像的共同指导。
教学理念注重“技术+人文”双轨创新式培养,期望通过项目经验教学联动产学研,指导数位学生荣获汇创青春影视、装置类别,中品赛非遗传承类别、中国好创意大赛国赛动画影片类、香港当代设计奖、北美设计大赛、上海红色文创大赛等多部奖项。期望通过跨领域实践为教育注入创新活力。现任教于上外贤达艺术与传媒学院,主授课《数字影像制作》、《数字短片创作》、《专题片策划与制作》、《影视后期处理》、《影像创意思维》、《数字媒体空间设计》等。
【16】
姓名:胥杰文
专业方向:动画艺术创作、角色潮玩设计、动态概念设计
教师介绍:
硕士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在校期间参与商业潮玩设计或是宣发动画制作,擅长风格化动画、场景道具制作以及潮玩设计方面,能够将传统动画的精髓与3D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独特视觉风格又富有情感深度的动画作品,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不断磨练技艺,努力在作品中呈现出细腻与真实。同时,也尝试将创意融入设计中,希望创造出既符合潮流又具有个性的作品。熟悉商业设计流程与市场需求,能精准把控项目的构思到落地的环节,掌握多种设计软件与技术应用,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参与制作过《永劫无间》版本cg、《凡人修仙传》、《故宫里的大怪兽》等。现任教于上外贤达艺术与传媒学院,主授课《三维设计软件基础》、《cg模型与质感实践》、《数字模型与场景道具》等。
【17】
姓名:虞明伦
专业方向:当代艺术、实验影像、装置艺术等
教师介绍:
攻读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教学风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个性特点,寻找自己的创作语言和风格。并提供多样化的影像创作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艺术创作背景,致力于帮助学生在当代艺术与影像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
【18】
姓名:吕晓艺
专业方向:数字展演 舞台美术设计
教师介绍:
毕业于厦门大学,专注于数字影像、舞美设计及多媒体展演创作的研究与实践。将行业经验与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跨学科思维,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主要授课《展演创意与策划》、《数字影视创作》等,多次指导学生完成优秀的数字展演与影视化创作作品,在校内外艺术空间及戏剧节等平台上获得过多次展出机会。
【19】
姓名:李嫄嫄
专业方向:数字展演创作
教师介绍:
戏剧表演专业出身,拥有扎实的表演功底,深谙表演技巧与情感表达的精髓,能精准剖析 角色内心世界,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提供实战经验支撑;曾参与多部戏剧作品的导演和编剧工作。 同时涉猎数字媒体艺术,能将戏剧表导演创作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中,借助戏剧表导演艺术中的手段丰富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作品的呈现形式,为新媒体艺术注入活力。凭借多元专业背景, 致力于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
【20】
姓名:单慧珺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设计
教师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主修戏剧影视文学与广播电视艺术学,主攻剧本创作、影视艺术批评与作品创作。
多年科技团队品牌运营经验,聚焦从战略规划、市场推广、用户运营等方面0到1的产品与品牌打造实战与方法研究,包括政校企品牌宣传片策划、编剧,策展《场景X未来:长三角数字艺术展》《逃逸行动:2023女性呈现计划》等科艺融合展览项目,擅长科学、教育、艺术三者融合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内容创作与策划制作。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主授课《视听语言》《宣传影像与活动策划》等课程。
【21】
姓名:胡伊健
专业方向:UE5特效设计、多媒体设计
教师介绍:
专注于UE5游戏特效设计,致力于探索特效在游戏中提升表现力和互动体验的多样可能性,同时关注技术与创意的融合,研究如何通过粒子系统、材质编辑和动态效果实现兼顾游戏性能的优化与实现可控的开发流程。未来,我希望在游戏特效领域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更加智能化、模块化的制作流程,为游戏开发团队提供高效的创作工具。通过持续学习与创新,能够为游戏行业的发展和玩家体验的提升贡献更多价值。主授课程《虚幻引擎与特效基础》、《影视软件基础》、《数字影音特效》等。
【22】
姓名:马凯文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教师介绍:
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校期间参与研究舞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关注技术在数字内容创作中的深度应用。研究方向涵盖场景构建、材质创作、实时渲染以及技术工具的开发,致力于推动艺术表达与技术实现的高度统一。现任教于上外贤达艺术与传媒学院,主授课《功能游戏创意设计》、《虚幻引擎与特效设计》、《数字娱乐导论》等。
【23】
姓名:梁暄茗
专业方向:数字插画、原画设计、游戏美术设计
教师介绍:
插画师、游戏原画设计师。本科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设计系,后攻读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代晓蓉教授。曾担任《漫友》、《最小说》、《画匣子》等多本知名杂志签约供稿人,发表插画作品和漫画连载,并与2010年出版个人画册《茗想集》。曾任职于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和金山游戏,担任原画设计主管,长期与网易、腾讯等公司保持游戏原画设计合作。
目前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主讲《数字插画设计》、《二维美术设计》、《游戏角色道具设计》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擅长将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在原画设计、插画绘制以及游戏美术设计等方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
【24】
姓名:王源
专业方向:游戏设计
教师介绍: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硕士。擅长商业项目制作实践,深耕实践教学一线13年,项目制作经验丰富,为上海游戏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游戏美术一线创作人员。
2016年至今指导学生制作虚拟三维模型制作,通过3D打印体系,还原手办模型作品上百件。曾担任世界技能大赛游戏设计裁判。2020年至今担任上海柚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美术总监,指导在校学生参与实训项目。主管团队管理、项目指导、人员输送、项目对接等多方面工作。参与项目有:《AION》《庆余年》《使命召唤13(手游版)》《传奇世界(手游版)》《刀剑神域》《火炬之光》《天谕》《Over prime》等。
【25】
姓名:董紫墨
专业方向:数字展演 音画交互 动态装置
教师介绍:
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在校期间参与杭州大运和鸣大运河国际诗歌节、桐江秋信桐庐富春江诗歌节、桐君山盛装舞步诗歌节、明日创作计划巡演等多项文化艺术项目,致力于探索科技与舞台装置的融合,推动新媒体艺术在舞台演出、空间叙事及沉浸式体验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向涵盖计算机视觉驱动的音画交互、实时数据映射的动态装置、艺术类人工智能训练开发等领域,关注如何通过算法与感知系统拓展数字艺术的表现边界。注重跨学科协作,引导学生将数字技术与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相结合,探索多维度的感官体验与叙事方式。
【26】
姓名:高文菊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教师介绍: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积极探索AIGC 等新兴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合应用。在学术与创作领域,曾深度参与多项大型文化艺术项目,包括沉浸式音乐剧《丝路之乐·唐韵回响》、淮剧《火种》以及多媒体舞台作品《南韵国色》。研究方向涵盖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影像设计及文化遗产数字化表达,致力于探索新媒体技术在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主要讲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等课程。
【27】
姓名:孙潇倩
专业方向: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教师介绍:
系统学习表导演理论与技巧,曾多次导演、参演校内外剧目演出,积累扎实专业基础。代表作品:《悬崖》、《西望》、《鵙屋琴师录》、《鹦鹉》等,在《当一颗牙爱上了牙医的大门牙》话剧中担任主角,入选“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丰富的实践经历和专业的学习能深入理解表演行业,为学生传授实用的实战经验。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学中融合理论与实践,通过场景模拟、即兴表演等多样方式,激发学生创造力与表现力。
【28】
姓名:桂俊豪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教师介绍: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影像设计专业、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专业,具备扎实的跨媒介创作能力。在艺术创作领域,其作品《盘子上的水果》获央美一等奖并留校,在2020年“第五届万营艺术畅想”获得“最佳表现力奖”,参与古北水镇文旅地图长卷绘制等项目,展现跨媒介创作能力。教学方面,擅长油画、数字绘画与3D建模融合教学,精通Photoshop、Blender等工具链,曾任深圳藤门国际留学纯艺术负责人。注重产教融合,参与开发四川恩阳、杭州濮院等文旅宣发项目,将行业技术融入教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理念。始终秉持"技术赋能艺术表达"理念,致力于探索传统造型语言与数字媒介的对话可能,培养兼具审美素养与技术思维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29】
姓名:刘建平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影像与空间展演
教师介绍: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长期从事影像表达,追求平真诗意,探索视听可能,在导演、编剧、摄影艺术创作中均有作品获奖。曾于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摄制《人间世》《走出荣耀》(2017-2021)等系列纪录片;策划央视纪录片《我和我的故乡》(2021-2023);其他作品获北京国际电影节真实影像计划,国际佛陀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最佳纪录片”、厦门Hishorts“最佳创投纪录长片奖”。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主要教授课程有《数字影视导演》《纪录片创作》《戏剧写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