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的力量:环境设计系开展“建筑模型搭建”教学实践活动
环境设计系开展
“建筑模型搭建”
教学实践活动
手工的力量
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在本次教学实践周组织进行“建筑模型搭建”创意实践活动,活动于10月31日在崇明校区13号楼107造型与材料实验室开展,由环境设计系主任魏韵佳及专职教师黄忠、姜雨欣、吴糅柽共同主持,环境设计22-1班全体同学参与。
建筑模型搭建活动对环境设计专业同学而言意义非凡,有很强的实践锻炼效果,模型是对设计空间最直观的展示,通过模型的逐步搭建能让同学们对经典设计案例的空间结构、空间组织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可以说手工制作模型是所有空间设计专业最为有效且重要的活动。
本次活动环境设计22-1班同学分为2-3人一组,分别完成了如烟雨楼、水之教堂、流水别墅等经典设计项目的模型搭建工作,通过同学们近4小时的手工奋战及专职指导老师们的陪伴指导,本次活动产出了近十组做工精巧、美观的建筑模型,同学们在此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收获颇多。活动正值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成立20周年之际,本次活动亦体现了上外贤达学院重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理念,为后续开展教学实践相关工作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
活动过程照片
More
学生作品
1
烟雨楼:胡欣怡李佼阳 汤翊雯
More
2
美国国家美术馆:隋欣宇符繇
More
3
水之教堂:李开昕李芳萍
More
4
史密斯住宅:贺佳云王隽涵
More
5
考夫曼沙漠别墅:李一凡沈超轶
何奉鑫
More
6
trollwall餐厅:赵雅雯陈怡如
More
7
萨伏伊别墅:朱琦奚晴雨
实践感悟
周四,在实验中心,我们三人小组合力完成了木制烟雨楼模型的搭建。我负责整体搭建,队友则负责拆解零件,分工明确,效率倍增。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细致规划与精准执行的重要性,每个部件的安置都需精心考量,以确保模型稳固美观。同时,与队友的沟通也至关重要,问题需及时交流解决。当最后一块木件安装完毕,开灯瞬一间,烟雨楼模型栩栩如生,我们倍感自豪。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中国传统建筑知识,更学会了团队合作。这段经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影响深远。
——胡欣怡
我们组在搭建水之教堂的木质积木模型时,从基础的框架搭建到细节的光孔设计,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我们仔细研究着设计图纸,用手中的木片还原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在模型的逐渐成形中,我感受到了教堂内部那种静谧而神圣的氛围。这次搭建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更让我对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元素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也让我对于水之教堂的设计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更加珍视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李开昕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参与这次周四的建筑模型搭建活动,让我深刻体验到了建筑的魅力与实践的乐趣。在榫卯结构小物的搭建过程中,我渐渐被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从零件拆解到拼接,通过亲手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榫卯结构的精妙与稳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独特魅力。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更让我对中国古代榫卯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张芯雨
撰文:姜雨欣
排版:姜文玥陈祺
摄影:活动指导教师及参与学生
通讯员:张翔
审核:魏韵佳